您好,歡迎來到上海程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!
產(chǎn)品型號: CSI-Z391
所屬分類:物理性測試儀
產(chǎn)品時間:2025-04-23
簡要描述:代謝和毒物動力學試驗儀應用范圍應用于科研、農(nóng)業(yè)、衛(wèi)生、 教育、霧霾狀態(tài)可吸入顆粒染毒效果研究等各個領域
代謝和毒物動力學試驗儀代謝和毒物動力學試驗儀
一、儀器介紹
實驗目的:
代謝和毒物動力學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、闡明、測定受試物(有時包括其代謝產(chǎn)物)的下述內(nèi)容:
1) 進入機體的途徑,吸收的速度和程度(生物利用度);
2) 在體內(nèi)各臟器、組織和體液間的分布特征,與血漿蛋白的可逆性結合;
3) 生物轉化的速度和程度,鑒定主要代謝產(chǎn)物的化學結構,探索生物轉化的通路;
4) 消除或排泄的途徑、速度和能力;
5) 在體內(nèi)蓄積的可能性及其程度和持續(xù)時間;
6) 比較不同劑量水平,單次和多次重復染毒時吸收,分布,生物轉化和消除或排泄的動力學特征
7) 比較不同種屬、品系動物間毒物動力學的異同
8) 為根據(jù)動物資料外推到人提供可能的依據(jù);
9) 尋找富集的臟器、組織,探索它們與作用靶器官之間的關系;
10) 探索毒物動力學過程與毒效強度和時間的關系;
11) 為其他毒性、毒理學試驗選擇動物、劑量提供有益的資料。
綜合上述試驗結果,將可能為闡明受試物在人體內(nèi)的轉歸、毒作用的機理、安全性評價、衛(wèi)生標準制定乃至改善中毒的防、診、治提供科學依據(jù)。
實驗概述:
受試物通過恰當?shù)耐緩饺径?。根?jù)研究的目的對一組或幾組實驗動物分別給予一次染毒或在規(guī)定的時間內(nèi)重復多次染毒。然后按研究的要求,測定體液、臟器、組織、排泄物中受試物和/或其代謝產(chǎn)物的量或濃度的經(jīng)時變化。進而選擇或提出受試物在體內(nèi)配置的合適的模型和數(shù)學表達式,進行毒-時曲線擬合,求出有關的毒物動力學參數(shù),探討其毒理學意義。
代謝和毒物動力學研究涉及多種不同類型、不同深度的研究領域,不能要求對每一個受試物都進行以下所有的各項試驗。具體的研究內(nèi)容和項目將取決于研究的目的和受試物的種類、用途、預期人類可能接觸的廣度、理化性質(zhì)、毒性和毒理學特征、以及建立適用的生物樣品中受試物分離、測定方法的實際可能性等因素。但無論怎樣,研究的結果應對受試物的吸收、分布、生物轉化、消除或排泄的特征有一個基本的闡明。
應用范圍
應用于科研、農(nóng)業(yè)、衛(wèi)生、 教育、霧霾狀態(tài)可吸入顆粒染毒效果研究等各個領域
符合標準:
GB/T 15670.29-2017《農(nóng)藥登記毒理學試驗方法第29部分:代謝和毒物動力學試驗》
二、實驗介紹
1.1 染毒方式與實驗分組
染毒途徑:需模擬實際暴露場景(如經(jīng)口、吸入、皮膚接觸或注射),確保與人類潛在暴露途徑一致。染毒頻率:分為單次染毒(評估急性暴露動力學)和重復染毒(模擬長期暴露,研究蓄積效應或代謝適應)
分組設計:根據(jù)劑量、時間點、性別/年齡差異等設置對照組與暴露組,確保統(tǒng)計學效力。
1.2 樣本采集與分析
生物樣本類型:血液(血漿/血清)、組織(肝、腎、腦等靶器官)、排泄物(尿液、糞便)、呼出氣等。
檢測目標:需區(qū)分原型化合物與代謝產(chǎn)物,明確生物轉化路徑(如I相氧化/水解、Ⅱ相結合反應)。
時間點選擇:覆蓋吸收期、分布期、消除期(如密集采樣早期,稀疏采樣后期),確保準確擬合曲線。
基本配置:
主機 一臺
電源線 一根
說明書 一本
合格證 一個
保修卡 一個
銘牌 一個
天平:(選配)